李宗仁_李宗仁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国民党内蒋、桂两大派系一向矛盾重重,蒋介石自然不支持李宗仁,他最为中意的人选是孙科。其实对于李宗仁的参选不止蒋介石不满,桂系内部也有不同意见,白崇禧、黄绍竑等桂系巨头皆不理解李宗仁为什么要冒蒋桂冲突的风险,去竞争毫无实权的“副总统”一职。他们建议李不如改选“监察院院长”,以免与蒋介石撕破面皮。
然而李宗仁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对白、黄的建议毫不理睬,仍照旧进行竞选活动。其实李宗仁参加竞选,有着极深的政治背景,白崇禧、黄绍竑等人并不了解内情。据曾任李宗仁秘书的程思远先生回忆:“李宗仁所以要竞选副总统,完全是出自司徒雷登的策动。”1947年9月8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国务院的一份汇报中说:“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声望已日趋式微,甚至被视为过去的人物……李宗仁的资望日高,说他对国民政府没有好感的谣传,不足置信。”这段文字传达的信号十分清楚,司徒雷登这时已经向当局举荐李宗仁以取代蒋介石,这也足以说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
美国政府的态度使李宗仁备受鼓舞,李认为蒋介石必然失败,这次竞选如果成功,遇到合适机会即可同中共和谈收拾残局。也就是说,李宗仁要在副总统的位子上等待机会,准备从蒋介石的手中接收国民党的军政大权。
蒋介石对李宗仁的这个想法了然在胸,因此想尽办法极力阻挠。李宗仁也不示弱,仅竞选费用就投入了1000多根金条,并与党内另外两名候选人程潜、于右任协商建立了同盟。经过4轮投票,最后李宗仁以1438票对1295票击败孙科,当选副总统。
后来,1949年,蒋介石军队节节败退已经无力回天,李宗仁三次逼供,蒋介石逃往台湾,也为了稳住阵脚,被迫将总统权利交给了李宗仁,桂系基本上被蒋介石带去了台湾,李宗仁成了光杆司令,逃往美国,解放后回到了大陆。
蒋介石在内外双重压力下,被迫下野,向世人宣布由李宗仁副总统代理国民党总统,即李代总统。
蒋介石将一地鸡毛的国民党烂滩子交由李宗仁,借此摆脱困局随锅于李宗仁。他蛰伏老家奉化溪口,暗箱操作,“实控”南京政府,“虚位”李代总统,以求东山再起。
李宗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当了总统。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答:李宗仁能够当选,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李宗仁是桂系首领,本身就位高权重,这是基础条件。
2.在蒋任总统的时代,副总统是个有名无实的闲职。
3.得益于美国对蒋的不信任和对李的大力支持。
4.在当时,李宗仁有取而代之的强烈愿望。
5.李在竞选时的手段超过孙科、于右任等人。
1. 李宗仁是在1948年被选为中华民国总统的,因此他是通过选举而成为总统的。
2. 在1947年召开的宪法制定国民大会上,宪法规定了通过选举产生总统的方式,李宗仁正是按照这个方式当选为总统的。
3. 李宗仁还曾经担任过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中央总司令和中华民国政府的一些高级职位,这些经验也为他成为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宗仁是在美国的干预下当上临时总统的,当时蒋介石下野,美国竭力推举李宗仁任民国总统、虽然李宗仁当了总统,但兵权、人权、财权等仍由蒋介石控制,李宗仁只不过是个魁垒总统而以。
李宗仁是经过总统选举后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的。他在1948年的总统选举中获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成为中华民国史上第二位选举产生的总统。他当选后,领导该国政府,直到1950年。